
海边产海螺,山溪生溪螺。清流境内,森林茂密,雨量充沛,龙津河,长潭溪,资源丰富。清流水里长大的鱼儿已被注册了地理品牌“清流溪鱼”享誉八闽,然清流山溪盛产的另一河鲜,鲜香味美的溪螺却少为人知。
清流溪水清澈见底,盛夏水浅礁石裸露,正是捡溪螺的好时机,挽起裤脚,带上水桶来到溪边,在溪中的礁石上或逆流翻开溪中石头就能看到石头上伏满密密麻麻的溪螺,随手一搙就是一大把。随便捡个十斤八斤是不需多大功夫的。这些小东西是大自然的恩赐,于是乎,美味炒溪螺逐渐成为了清流人所喜爱的一道特色美食。
长在田里的螺叫田螺,而长在溪里的螺就叫溪螺了,如今受种田大都使用化肥、农药的影响,田螺少了,田螺纷纷跑到山清水秀、水质优良的山溪里安家,因此田螺也就变成了溪螺。市场现在卖的大多是溪螺。春夏之交,溪螺一般都怀仔,所以有“三月溪螺一肚仔”的说法。只有六、七月后,螺的产仔期过去,才慢慢肥壮起来。到中秋节前后,正是溪螺最肥满之时,这时是吃溪螺的最佳时机。挑选溪螺时可观察其触角,需左右两触角大小相同,且向前方伸展迅速,个头拇指大小、体圆、壳薄,螺盖完整收缩,螺壳呈淡青色,壳无破损,无肉溢出,掂之有较重感的,尤为螺中上品。

吃螺,关键洗螺极为重要。流传民间洗螺办法是,先将溪螺洗干净,放进盛满清水的水桶里,把菜刀、柴刀等铁器插进螺堆。再往水面滴上几点茶油,螺喜闻铁锈味,第二天就可以发现这些铁器上爬满了螺,桶底沉下一层螺吐出来的泥巴,母螺还产下很多小螺。接着再次清洗溪螺,倒掉泥巴小螺后换清水重复处理,两、三天后溪螺就干净多了。
清流人家家吃螺,而且个个会炒螺,捞出洗干净的螺,钳掉螺尾,让它两头透气,容易入味,炒锅烧热,多放茶油,将葱、姜、蒜、辣椒、豆豉煸香,放入溪螺旺火爆炒片刻,加上盐、老酒待香气四溢时,加入高汤,酱油等调味品焖煮5分钟即可起锅装盘,这是常规炒螺。还有是与香叶、香草、紫苏等芳香作料同炒一锅,更能彻底去除泥腥味,会产生一种香中有辣,辣中带甜的怪味。这一怪味,不但南方人喜欢,连北方人、港澳同胞以及外国朋友都十分喜欢。

炒溪螺是极佳的下酒小菜。盛夏夜晚纳凉朋友相聚,看着天上的星星,听着朋友谈古论今。这时热情的主妇会在庭院摆放小桌一张,泡上一壶香茶,拿出一箱啤酒,炒上一盘溪螺,盛情招呼客人围着小桌,津津有味地品尝炒溪螺,不一会各人就发出“滋滋”吸螺的响声,那种美妙的乐趣,令人回味无穷。吃螺少了一些文雅,但要有一点技巧。用食指和拇指把螺的尾部放进嘴边,先吸出其汁,顺带一吮,把螺尾肉用力一拉,这叫“欲擒故纵”,再把螺体转过来,把头部放入嘴里用力一吸,整个螺肉便吮进嘴里。一口小酒,一只溪螺,连汤带水,一唆一团肉,辣丝丝,香喷喷,细细品味,鲜香程度,决不亚于生猛海鲜。当然,为图方便,还可以晚上到清流的大排档,八成能吃到这东西,便宜,还有味道,很适合工农劳工享用。清流溪螺,不仅肉质丰腴细腻,味道鲜美,清淡爽口,螺的营养价值也是很高。据分析,每百克螺肉含蛋白质18.2克,脂肪0.6克,还含有碳水化合物以及钙、磷、铁、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其中钙的含量特别高。除此之外,它还是一种药用动物。据记载,螺肉味甘、性寒,具有清热、明目、利尿、通淋等功效。

近年来清流县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国家级生态县,清流的空气质量位居全省前列,生活环境大大改善。如今,清流溪螺多了,许多溪段,都能看到成群的小白鹭在溪滩上觅食,并在清流安居。说明清流生态好,生态好了百姓才能和谐幸福。亲爱的朋友来清流吧,这里可以游玩于青山绿水之间,品尝美味河鲜时、别忘了炒一盘清流溪螺哟。 (邓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