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视频 热点 公告 党员 专题 价比 交通 城建 工业农业 招商 苏区 客家 旅游 宣传 特产 美食 宾馆 县志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聚焦清流
[三明日报] 清流:耄耋老人和她的客家蓝衫
来源:三明日报B1版     编辑:黄柳青   2014-06-23 16:13:00      字体:

穿着蓝衫、大裆裤、水裤和翘嘴绣花鞋的魏满金

  客家人在长期的迁徙垦荒年代,客家妇女几乎把一生无私地奉献给她的家庭和子女,她们的勤劳刻苦与坚毅节俭,充分体现在客家服饰——蓝衫的各个细节之中,不论从材质、构成、制作甚至是穿着形态上,蓝衫几乎已成为客家文化精神重要的代表性符号之一,三明市清流县作为客家之地,穿着蓝衫的人已经所剩无几,亟需政府相关部门的保护。

  仅存一人穿着

  行走在清流县长校镇的主街道上,总能看到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妪坐在自家门口,执着地穿着属于她那个年代的服饰,看着眼前的过往。

  老妪名叫魏满金,今年98岁,上世纪三十年代从长汀嫁到长校镇长校村,同属客家之地,让她一直保留着传统客家女性的装扮特色。

  梳着一头丝丝平整的发髻,穿一身宽博的大襟衫,衣长及膝,下身着七分大裆裤,三分之一小腿及脚踝处用红绳一圈绕着一圈系绑着客家“水裤”,其实是一块镶有绲边的帕子,穿时把其中一角覆于脚面,其余部分用红布条系绑在小腿及脚踝处,具有袜子的功效。除此外,她还手戴“竹节镯”,脚着尖嘴绣花鞋。

  当地对此装饰有一顺口溜:“头上梳起龙船髻,脚上穿着尖咀鞋,大边小镶士林蓝',金环银镯响当当

  “记得小时候有一些长辈穿,后来穿的人越来越少,印象中前十来年还有十几人穿,后来有穿的都去世了,现在全镇就剩我母亲一人在穿了。”魏满金的儿子李先源告诉记者,他的母亲穿了一辈子的蓝衫裤,身上的这套虽然穿了近四十年,却几乎没有任何破损。

  “母亲是典型的传统客家人,一生操劳,不管是家务还是种田,她一样都不落下,后来岁数大了,还做草鞋卖,一直到90多岁了才改做一些简单的蒲团。”李延年说。

  在谢满金的房间,还看到摞的高高的一垒蒲团,做的细密紧致,看得出,她年轻时一定是个慧心巧手的女子。

围裙绣花

  13岁学习蓝衫裁缝技艺

  谢满金的蓝衫是镇里一个叫邹春仙的裁缝做的。

  邹春仙,今年60岁,是镇里唯一还有在做蓝衫的裁缝,但是做的数量也已一年比一年少。

  她说自己的技艺是从父亲和姐姐那里学的,父亲那时很苦,迫于生计,9岁开始学,小小年纪学技艺,一没学好,就会挨师傅的打。

  后来父亲把技艺传给了叔叔和姐姐,家里开起了裁缝店

  邹春仙13岁的时候,一放学回到家,就得帮忙家里做蓝衫的布扣。

  别看小小一个布扣不起眼,扭结的过程需要花费大力气,才抽得紧,成型后还要用重物敲击打紧,这样打制出来的布扣才圆润、饱满、耐用。在刚开始学用重物敲打黄豆般大小的布扣时,还常常因敲不准而敲到自己的手指。

  “我们做布扣很注重‘出头'。”邹春仙说,打制出的布扣纽头上八个九个结眼的差别,九眼的饱满结实,客家人喜欢用九眼,听长辈们九眼的顶端多出一个结头,有“出头”的涵义

  邹春仙的父亲在39岁就去世了,她自己也才不过十五六岁,因为多种原因没再上学,于是和弟弟跟着叔叔学习裁缝。

  “做蓝衫裤,不需要很准确的量身,对穿的人没有很严格的要求,不管高矮胖瘦都可以穿,所以,有时候一件好的蓝衫,可以穿很久,甚至还可以母女相传。”邹春仙告诉我们,整体裁剪制作起来不难,最难的是对蓝衫的装饰。

  无以为继的家族裁缝手艺

  客家蓝衫的装饰不多,主要是用现成的织带或配布裁成细条镶绲在襟头、袖口处,年轻人与老年人的绲略有不同,年轻人花样较复杂漂亮,除了有细绲之外,还有大边,即所谓的“大小绲”。年轻女孩的衣服襟头镶绲明显,从大襟头领口绕经后颈缘,一直延伸至右前身片的小襟里面,而老年人的只有前襟才有。

  最细的绲边大约是用4分(约1.2厘米)的布条,用缝纫机对折缝合后,再对折缝合,成为0.3厘米的绲边,必须缝得又直又匀,否则袖口在接合的时候,绲边若不直不匀,就会错位或者宽窄不一。

  “眼睛要一直盯着,手还要稳,不能分心,如果一不小心车到外面,这条绲边就没用了,就得重新裁过布条。”邹春仙说,这还只是直的,较简单,更难的是领口处,“厂”字形的衣领要全部绲边,两条绲边还要平行另外,衣领的制作和绲边也尤为重要,做大了立不起来,达不到立领的效果,还会外翻,做小了又勒脖子。

  “来做蓝衫的都是老人家,年轻人早都不穿这样的了,现在市面上卖的衣服又便宜,款式又多,靠做这个早就挣不来饭吃了。”邹春仙告诉记者,她的叔叔年迈体弱,人在连城四堡,已经不做了,自己的姐姐也没做了,还有一个弟弟也没做了,现在外地开挖土机。

  问及是否有人跟她学时,她无奈地笑笑说:“已经没人稀罕了,都老古董的东西了啊。”

  客家勤俭精神符号之蓝衫

  客家人在迁徙垦荒的年岁里,离不开女人的劳作,她们的勤劳刻苦与坚毅节俭,正体现在蓝衫的各个细节之中。

  “蓝衫的材质以棉麻最多,色彩以蓝、黑为主,比较吸汗透气不怕脏,样式上宽阔,应该是为了便于劳作,以前的女人每天都要做很多事情。”邹春仙说。

  蓝衫在穿着时,袖子必须反折,用线缝紧布纽固定形成袋状空间,可作为放置东西之用,称为反袖口袋。

  反折的袖子定要折好扣正,不可以随便平放下来,否则会被视为懒惰或者家中有亲人遇丧。到了冬天,为了遮挡里面所穿衣服的袖子,也为了保证干净卫生,客家女人们会做两个类似现在的袖套套上,再用安全别针,别在反袖上。不同的袖子即使搭配同一件衣服,却又像是一件新衣裳,一衣多穿的巧思也体现的淋漓尽致。

  在小襟(或称内襟,被掩盖在里面)的处理上,有许多拼接“以前的人,在小襟的制作上,有时甚至2-3块以上的其他多余布料组成,主要是为了节省布料,也为了充分利用起边角料,不至于丢弃浪费。”邹春仙介绍到。

  客家妇女穿着传统蓝衫,会将前襟提高拉折塞入裤腰形成“前襟短后襟长”的造型,可使弯腰工作时不会垂下弄脏,只有在重大的节庆典礼、家中有丧事或祭祀、拜神时才会将衣襟放平。拉塞前襟时也要特别注意对直前中心线不可以歪斜以彰显端庄整齐。为了因应将衣服塞入裤腰的穿着需求,也为了方便蹲坐,蓝衫两胁边都开有很高的叉,长度大都超过55厘米以上。

  邹春仙还告诉我们,有的客家妇女在劳作时,也会在蓝衫外穿一条黑色的围裙。这种围裙看似简单,但在裙头处有一块长约20厘米,宽10厘米左右的刺绣,上面或是梅兰竹菊、或是麒麟狮象、或是龙凤对称等图案,体现出客家女红的精湛技术

  与客家蓝衫对应的还有尖嘴翘鞋,用制作衣服剩下的碎布打线纳千层底,鞋面上绣有做工精美的各种刺绣,鞋尖而翘,俗称尖嘴翘鞋。

  不论从材质、构成、制作甚至是穿着形态上,蓝衫都紧密的体现出客家妇女的勤俭,蓝衫也几乎成为客家文化精神重要的代表性符号之一。

  “一些有较复杂制作工艺的蓝衫,很多都没有了,因为我们这里有个习俗,老人去世后,她生前穿的衣服,都要随老人烧掉,因此除了魏满金穿的那两套之外,没见到有保存过任何一套客家蓝衫,连个样本都没了,全部消失了,很可惜啊。”长校镇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告诉记者。吴火招/文图)

                      

收藏】【打印】【关闭
公 示 公 告 更多>>
清流县2017年新招聘教师拟聘人员名单(公示)
关于2017年新任教师补充招聘面试的通知
清流县公务用车拍卖公告(第四场)
清流县2017年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意见
2017年新任教师补充招聘方案
视 频 新 闻 更多>>
【新闻】2017年08月23日
【新闻】2017年08月21日
【新闻】2017年08月18日
【新闻】2017年08月16日
【新闻】2017年08月14日
台湾农民创业园
主管单位:中共清流县委宣传部 地址:清流龙津镇龙城街22幢

闽ICP备10031772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111007号

电话:0598-5329559 业务合作QQ:1476150670 投稿信箱:admin@fjql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