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根宝在展示他的抗战纪念章,有50周年、60周年和70周年的
(吴火招 文/图)王根宝,1923年出生,清流县供销社离休干部,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已鲐背之年的王根宝,现随孩子居住在明溪县城。
走进王老家门时,他热情得像个孩子似的站在门口迎接我们,除了走路慢点之外,耳朵不背,双眼也炯炯有神,一点也看不出他已是个90多岁的老人。
在跟老人聊天的过程中,记者特别注意到他很喜欢哼一首歌,他老伴说这是他改编自《我是一个兵》的歌词: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打跑了日本狗强盗,消灭了蒋匪军。
亲历鬼子暴行 一门心思参军
说起日本人侵华的那段岁月,王根宝夫妇说那是刻骨的苦,永远也难忘。
王根宝,江苏省金塘县直溪镇黄培村人。他说日本鬼子进村的时候,就听说他们在南京杀死了很多人,孩子妇女都没有放过。很快,他就亲眼目睹了日本鬼子的残暴。
鬼子在村里建了一个碉堡,周围用削尖的竹子和木头围了一圈,白天日本鬼子出来抢走村里的牲口和各种粮食,村民稍有不从,他们就痛下杀手,即使是孩子,也是用刺刀眼睛都不眨地刺进去,孩子的惨叫声,让人心惊胆战。为此,村民背地里叫那个碉堡为“鬼屋”。
“我大哥就是被日本人活活打死的,而且是毫无理由的打死。”王老说,那时候,王根宝对日本鬼子的憎恨已深入骨髓,心里想着一定不能再这样被欺负残害下去。他恨透了戴“一个帽子三块布”的日本兵,一门心思想要参军杀鬼子。
1945年7月,新四军行军来到村庄,看到新四军打游击战抗击日本侵略者,王根宝毅然加入了这支队伍。
当兵一去没音讯 家人给他烧纸钱
1945年7月,王根宝跟随陈毅部队,成为茅乐警卫团一连二排的步兵。
王老说,当时自己已经没了父母,最亲的就是哥哥的孩子,走的时候只和侄儿说,自己去当兵就是为了打鬼子,以后不知道能不能回来。
“出去之后都没跟家里人联系,家里人都以为我没了,还给我烧纸钱。”王根宝说。
他跟随部队到了安徽蚌埠与日军作战,几次冲出战壕,都差点被飞机扔的炸弹炸死,幸亏当时自己机灵,钻进草棚才逃过劫难。
王老感慨:过去,我们和鬼子打仗,吃亏就吃亏在装备上。他们有飞机大炮,我们大多时候只有步枪、大刀。
王老说,作为步兵,当时打战要走路,经常晚上走,看不清路时,甚至有人摔倒把枪给摔坏,后来,部队就用毛巾给每名战士手上扎着,一个拉着一个,才保证了走路的安全。
最遗憾的是:年轻时没读书
抗战胜利后,王根宝随部队南征北战,来到福建。
新中国成立,他响应国家号召,留在清流县参加地方建设。
“参加工作后,最遗憾的是自己没有读过一天书,认不到一个字。”王老叹了一口气,他说在清流武装部上班的时候,给别人开一张证明都得求人,为此,他开始了自己的扫盲工作。
通过长期用心自学,王老逐渐学会了基本的汉字认识与书写,他说,那时,字典是他随身携带的必需品之一。
离休后,王老随孩子来到明溪生活,写字是他日常生活中必备的功课,除此之外,王老还喜欢看新闻,特别是国家和世界的大新闻,他说,国家现在富强了,什么设备都先进,日本人要是胆敢动一动手指头,我们一定痛快地还击他们。
王老还喜欢散步,他说腿脚走习惯了,常常动一动对身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