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视频 热点 公告 党员 专题 价比 交通 城建 工业农业 招商 苏区 客家 旅游 宣传 特产 美食 宾馆 县志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客家文化
清流:多样的客家民俗风情
来源:清流文史     编辑:邱东莲   2016-03-18 16:59:00      字体:

  1.民居建筑。清流客家山乡的建筑是中原古建筑的风格艺术与当地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客家先祖以顽强拼搏的精神,不仅创建了家园,也创建了诸如屋桥、山亭、寺庙弥足珍贵的独特建筑,为世人留下宝贵的遗产。清流客家民居显著的特点是聚姓或聚族而居,除当时的车马辐辏之地嵩溪、嵩口、沙芜杂居各姓子民之外,大多村落是同姓而居,如长灌、东山聚居萧姓人氏,大连坑、竹青背聚居邹姓人氏,灵地聚居黄姓人氏是也。较大的村落,如其时有两千之众的长校、江坊村、很明显的是按房族聚居,各房子孙同居一处,其土地、山场,甚而是乡村道路都严格按房族划分。建筑类型大体有:一是民居,有庭院式,以正厅为主体,两厢是对称的横屋,前有庭院门楼或池塘晒坪。如长校的官厅里,前有门楼,土墙向左右延伸;内是晒坪,而后是上、中、下厅,每个厅都有天井,两厢对称的横屋是同族子孙聚居,家家建有浴室。其次是土堡,如灵地、邓家的方形土堡,堡内可住百余丁口,有祖堂、天井、水井。也有单家独户散居山野的人家。

  祠堂。是同族子孙的公共建筑,供奉同族先祖,是族人议事,祭祀和婚丧喜庆的圣地。

  庙宇。是纪念创业先祖的建筑,如东山的王禹公庙、长校的李氏家高、江坊的江公庙均是。

  门楼。有祖祠门楼和民居门楼,门楼两旁都有对联。

  还有供行人挡风避雨的屋桥,如江坊屋桥,土韦埔屋桥,或建于古道旁的山亭,都至为客家著名,这些建筑风格独特,布局对称,主次分明,造型朴实壮美,充分而鲜明地体现了中原古文化与当地实际的完美结合。

  2.婚姻风俗。清流的婚姻习俗保留了中原古代的遗风。历史上村民的婚姻观念,以传统的传宗接代为主要目的。男婚女嫁必须明媒正娶,一般是嫁娶婚。其婚姻方式都依据古代“六礼”,说亲、送定、报日子和送聘金、接亲、拜堂、吃满碗鸡等。

  3.丧葬习俗。有着寿衣、送终、报丧、摆孝堂、落灶、入棺、安葬等,还要做七、满月、周年、拣金等。客死他乡的,需招魂返家。这些习俗与客家地区相一致。

  4.岁时习俗。清流人的岁时习俗与客家地区相一致,与中原黄淮地区许多习俗也一脉相承。如春节的入年界、蒸岁饭、守岁、开门、拜年和所有客家地区相同。又如清明扫墓,从春分开始,清明达到高潮。先扫众祖墓,后扫家墓,立夏日,扫义冢、公坛,都是历千年的习俗,至今依然。

  5.饮食习俗。客家清流日常三餐以大米饭食为主,农村加以杂粮。歉收之年,以杂粮为主,或以番薯、糠饼充饥。家常便菜以酸菜、豆腐乳为主,配以时令青菜、芋头、芥菜、苋菜等。大米除煮饭、粥外,还做粉干、米粿等。宴请宾客分粗席、细席。粗席多用米面、菜肴、喝水酒;细席有山珍海味,喝清流陈年老酒。

  清流客家人热情好客。一家来客,四邻便忙着洗锅刷灶,添酒炒菜,拎着酒壶,菜肴摆上主人的餐桌,亲自为客人斟美酒。临走,还得给客人捎上一些花生、黄豆、地瓜片之类的客家特产,给小孩作“等路”,让他们高兴快乐。(许天赠 李升宝 江天德)

收藏】【打印】【关闭
公 示 公 告 更多>>
清流县车改封停政府公务车辆拍卖公告
清流县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意见
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安排公告
“喜迎十九大•创新创业在清流”摄影赛通知
“喜迎十九大•幸福新清流”作品征稿启事
视 频 新 闻 更多>>
【新闻】2017年05月08日
【新闻】2017年05月05日
【新闻】2017年05月03日
【新闻】2017年04月28日
【新闻】2017年04月26日
台湾农民创业园
主管单位:中共清流县委宣传部 地址:清流龙津镇龙城街22幢

闽ICP备10031772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111007号

电话:0598-5329559 业务合作QQ:1476150670 投稿信箱:admin@fjql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