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视频 热点 公告 党员 专题 价比 交通 城建 工业农业 招商 苏区 客家 旅游 宣传 特产 美食 宾馆 县志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清流文苑
[幸福清流我来写] 第15期 长校锡艺:时光深处的坚守
来源:《时代·三明》     编辑:黄柳青   2014-03-24 11:50:00      字体:

  【幸福清流我来写】第15期 长校锡艺:时光深处的坚守 

  本栏目投稿邮箱594666422@qq.com 

  长校锡艺:时光深处的坚守 

  吴传义 

  (本文刊载于《时代·三明》) 

流长校留坑老锡匠

  ◆时光深处,悠悠打锡走匠担 

  “走街来,过府来,打锡师傅好发财;后生仔,歇脚来,打好的锡壶跟你买。呦呵呵……打锡啰……打酒壶啰……” 

  清流小城鹅卵石铺就的街面上,悠悠飘荡着打锡人尖细的吆喝声,一副装有火炉、坩锅、石板(或垫上草纸的木板)、铁锤、木锤、火钳、剪刀、铁墩……林林总总约八十来斤重的担子,随着打锡人脚步的节奏而上下忽悠。 

  打锡人找个避风的角落,歇下担子,整理好应用的工具,这时候的大街小巷自然走来需要打制各种锡制器具的人,一番讨价还价,打锡人便支起火炉、架上坩锅,将锡块或旧锡器皿投入坩锅中熔化,在等待熔锡时,打锡人自然不愿浪费时间,一边推拉风箱,一边乘时制模,将一块石板放在地上,一头垫高约两、三寸(也有用木板的,在板上铺上两三层草纸,弄平整),再用细绳围成相连的几个模型,这细绳的直径大小与需浇制的锡板厚薄一致,直径大,浇灌出来的锡板就厚,直径小,浇灌出来的锡板就薄。细绳围好后,再将另一块石板盖上,细绳两端从两块石板之间留出一个小口,便于锡液浇灌。 

  这时坩锅内的锡块也熔成了锡液,打锡人一手抬起坩锅,一手用篾片挡着坩锅内锡液面上的锡灰,把坩锅注嘴对着模板之间留出的细绳小口将锡液缓缓浇入,待模板中的锡液冷却后,揭开上盖的石板,细绳内的锡板便制成了,也有失败的,那就只好重来一遍了。 

  我觉得,打锡人都是几何专家,说他们没文化,却用自制铁圆规与板尺,在锡板上划圆、剪裁都胸有成竹。从学徒到出师,其间的数学、物理、化学、冶炼等基础知识均在实践中而得到传授。来打锡的,基本上以制作酒壶者居多。

  打锡 人心灵手巧、得心应手地将锡板剪成制作酒壶的各种形状,而后将各种形状的锡板弯曲对口而后焊接,再敲打制型、抛光打亮,接着就是焊接提手与壶嘴,焊接时,打锡人一边用烙铁沾上少许焊锡,在需要焊接处点上,边用嘴吹气冷却,酒壶焊接完后,你可以看到焊接处全是一圈漂亮的波纹。静心观看这一系列制作工序,那完全就是一次纯美的艺术享受。 

  完工后,一把雪亮如银的酒壶就摆在你的面前,最后一道工序便是镌上酒壶所有者的姓名与这把酒壶制作的年月及制作者的记号(相当于现在的商标或责任人),其它锡制器具的制作,工艺大体如此。 

  ◆锡艺生花,挥不去的客家情 

锡制器皿

  客家人对锡制器皿情有独钟,最常用的日用锡器有酒壶、酒海、暖壶、油壶、腊壶、茶壶、锡杯、锡盆、双壶,另有神台上使用的香炉、烛台、灯盏,兽禽类的麟、狮、象、鹤、凤、雀及神话传说中的福、禄、寿、喜神、财神、送子观音等各类工艺品,不一而足。 

  客家人判定一个家庭是否温饱富足,与家中的锡制器皿多少成正比有关,当地嫁女,得有锡器回奉,多者一堂八件(酒壶、暖壶、油壶、茶壶、腊壶、宝鹤壶、烛台、灯盏),少者半堂四件,再不济者也得奉上一支锡灯盏,因此,锡制器皿实乃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器具。 

  清流乃客家县,这地方早年间秉承着客家人的基本习俗,年节之前少不了找锡匠打造或更新件把锡器,这就促使了当地锡匠的诞生与发展。 

清流长校留坑老锡匠

  长校镇的留坑村,更是此艺翘楚,该村早在明初即传入了打锡工艺,至明、清,全村约80%的男人都习过锡艺,故留坑拥有“九十九担打锡笼”之美誉,打锡技艺成了该村主要的家庭经济收入。 

  锡是大名鼎鼎的“五金”——金、银、铜、铁、锡之一,在《辞海》中的表述为:主要矿石是氧化锡,称为“锡石”,锡石还原即得金属锡。有白锡、灰锡及脆锡三种同素异形体。常见的是白锡,银白色金属,富有展性,但遇剧冷即变为粉末状的灰锡。温度在160℃以上时,白锡始转变为脆锡。白锡可制成家用器皿,也可镀于铜和铁上,镀锡的铁片就叫“马口铁”。 

  锡的熔点相对较低,约在230℃时即可熔化,这也为民间匠人制作锡器提供了较好的操作性。 

流长校留坑老锡匠

  “遇剧冷即变为粉末状的灰锡”这一特性,使锡制器皿容易产生“锡疫”。在不同环境下,锡可以有不同的结晶状态。在室温和高于室温的条件下,最稳定的形态是白锡,白锡是一种可锻金属。当温度在13℃以下时,锡的原子之间空隙就会加大,形成一种新的结晶形态,即灰锡,其晶体形态转变的速度很快,温度一降到零下,白锡就失去光泽,变成暗灰色,最后碎裂成粉末。人们称这种现象为“锡疫”。未染上“锡疫”的锡板,一旦和有“锡疫”的锡板接触,也会产生灰色的斑点而逐渐成为粉末。 

  传说,十九世纪俄国彼得堡,有一年冬天异常寒冷,彼得堡军用仓库管理员向军队发放了崭新的军大衣,却发现所有的军大衣都没有钮扣。沙皇派出大臣到仓库去调查,大臣发现钉扣子的线没有割断的痕迹,只是在每个钉扣子的地方都有一小堆灰色粉末。管理员告诉他,军装上原来钉的钮扣是锡做的。大臣百思不解,找科学家寻求答案。一名科学家将一把锡壶放到室外,第二天请沙皇与大臣一起观看,该锡壶原样未动,但科学家用手指一戳,这把锡壶就如沙子一样塌成了一堆粉末。 

  1912年,国外的一支南极探险队去南极探险,所用的汽油桶都是用锡焊的,在南极的冰天雪地之中,焊锡变成了粉末股的灰锡,汽油都漏光了。 

  这也许就是由于锡制器皿不容易长久保存,在考古活动中极少发现古锡器的缘故。 

  ◆流“锡”岁月,从青铜时代走来 

  我国是锡矿较丰富的国家,矿藏分布主要在南方,目前考古发掘的证据表明锡器的历史略晚于青铜器,但锡器在人们的生活中却比青铜器具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我国的锡矿有脉矿和砂矿,脉矿与砂矿都次生着铅这一金属,锡在过去的年代,因了冶炼技术的受限,锡块中均含有不同含量的铅。纯锡是无毒的,而铅含量不等的锡所制作的食具则含有一定的铅毒,含量高的锡制食具(超过10%)将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此外,还与水质有关,用这样的锡壶煮水,尤其是煮酸性雨水,被人体吸收后,就容易造成铅中毒。 

  讲到青铜文化,其实就是铜锡文化,因为青铜就是以铜为基础的铜锡合金。青铜,为历代高级阶层所青睐,尤其在青铜器时代。而单纯的锡器制品因其易于制作而颇受平民阶层的喜爱,特别是刚制作成的锡制器皿光亮如银,往大厅神台或神龛上一摆,耀人眼目,为主人增添了不少的光彩,酒席上的酒壶、酒杯更是令人爱不释手。锡制器皿具有耐酸、耐碱、无毒、无味、不锈、防腐的特点,其品相精美,亮泽如银,且久盛食物不变质、不变味,用锡制酒具盛酒,夏天喝之清凉爽口,冬天放热水中温酒则导热较快,深得饮者喜爱。而锡茶壶亦颇受欢迎,据老辈人说,锡茶壶盛放的茶水可过夜不馊。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锡制器皿在温度的作用下慢慢变灰,失去了刚诞生时的光泽,这就需要重新熔化锻制新的器皿,加上平民阶层的喜爱,也就催生了打锡匠这一师承手工技艺行业的发展。 

  然而,这一行业并不是经久不衰的,受铝制器皿大量使用的冲击,锡制工艺难以保持其手工价值的情况下,加上锡金属较为稀缺,国家管制较严,迫使民间艺人纷纷转行进入了白铁加工行业,锡制工艺这一传统技艺在经受了上千年的风雨后,锡匠所存无几,精美的手工制品则越来越难见到了。        

  如今,许多地方政府开始重视这一传统技艺的挖掘与发展,据说,科学家找到了预防“锡疫”的物质_铋,在锡中加入铋元素后,锡的结晶阵点相对稳定,有可能完全消除“锡疫”的发生。 

  这样一来,锡制器皿制作在传统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的技术革新,使锡制工艺又有了新的突破。譬如中国著名的锡都云南省个旧市,其生产的锡制工艺品含锡量高而硬度大,抗氧化能力强,其图案花纹与造型均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流长校留坑老锡匠

  清流县长校镇留坑村制作的锡制工艺品历来闻名于世,清代,这个村制作的一对仙鹤烛台,微风吹过,仙鹤便会徐徐展翅,该锡匠被皇上封为“仙鹤神师”称号;近些年,当地的锡制工艺品参加厦门、广州商品交易会、博览会均受到了海内外人士的青睐。 

  恍若梦中,小城鹅卵石街面上打锡人尖细的打锡歌与吆喝声,是那么地悠长,不绝于耳,渐渐地,幻化成了精美的锡制工艺品,一件件、一排排,展示着它们的婀娜多姿、精美炫丽,更是展示着打锡人精湛的工艺水准,中国锡器文化蕴含的远古传承,客家人世代开拓进取的纯朴风情。 

  (参考书目:童金根《长校留坑锡艺》) 

  

收藏】【打印】【关闭
公 示 公 告 更多>>
清流县车改封停政府公务车辆拍卖公告
清流县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意见
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安排公告
“喜迎十九大•创新创业在清流”摄影赛通知
“喜迎十九大•幸福新清流”作品征稿启事
视 频 新 闻 更多>>
【新闻】2017年05月08日
【新闻】2017年05月05日
【新闻】2017年05月03日
【新闻】2017年04月28日
【新闻】2017年04月26日
台湾农民创业园
主管单位:中共清流县委宣传部 地址:清流龙津镇龙城街22幢

闽ICP备10031772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111007号

电话:0598-5329559 业务合作QQ:1476150670 投稿信箱:admin@fjql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