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李升宝
通讯工具不发达的时候,书信是传递信息,交流感情至为主要工具。一行行一字字情真意挚的文字,无论是写信或阅读之时,都曾经涌动心头不知几多庄重的喜悦或忧伤。即使是亲人托人捎来几句口信或问候都会激起感情的波涛,因而古之人将一纸薄薄的书信称之为抵万金。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那比喻是极为形象和真挚的。
我从小离开家乡,只身奔波在外,每次离家之时,父母总是反复叮咛,别忘了给家人写信!父亲每月都从家乡送伙食费到县城供我上学读书。那时,山村不通邮,更不知电话为何物。于是,恋家心切,每到星期日,几个同村伙伴便共同到县城一间间旅店探询是否有家乡人来挑米贩豆,见了他们都如同见了父母,仿佛能感受到是亲人气息和深切的惦念。而上了大学,每当课间铃响,就急急奔向收发室,企昐每日里都能收到同学或亲人朋友的书信。尤其是每见到同学喜滋滋地捧着信阅读,喜悦之情不言而喻。但父母不识几个字,书信需请人写,而山村真正能动笔写信的没有几个,更何况他们整日里也是忙里忙外,难得有抵万金的家书寄达。只有期盼在心间。
那年,我下放在闽东北的政和山村,一星期才有一次邮期。每到邮期之日,便默默期盼,静静安坐住处等待邮递员敲门,有时迫不及待步行至半路去迎候,但不是每次都有书信,只望着邮递员漾着笑脸、挥着手,从身旁悄悄而过。当邮递员从绿色邮包掏出书信之时,便眼睛发亮,满脸显露笑云,感奋不已,旋即接过,撕开阅读,一目十行地扫描那蝇头小字,排解了恋家的郁闷和对亲人的惦念,而后小心翼翼地珍藏,久久地沉浸在无限的喜悦之中,有一股亲情友情在心里涌动,温暖,熨帖。
每月按期汇一次款回家,也附着寥寥数语,以代书信,或因事耽搁汇款延期,便写封信陈明因由,释去亲人的牵挂。一天,从田中劳动回来,邮递员将信寄在代销店。正经过那儿时,营业员递来一封信,我接过信停在那儿,拆开阅读,却是传来获得一位千金的喜讯,激动得几是热泪盈眶。由此,激活对故乡美好的记忆:清澈澄蓝的校溪,翠绿无垠的群山,飘香的金谷,如同小红伞的红菇,林中鸟儿呜啭,鸡鸣犬吠,下河摸鱼捉虾的少年……
如今,普及了电脑、电话,信息代替了传统的书信,无论身居在何处,或远在万里,只需按下几个阿拉伯数字,亲人的惦念、朋友的交流都会随着铃声的清响,传到耳朵。倾听着亲切的声音,思绪立刻长着蝉薄的羽翼,飞向对方身旁。甚而,在铃声里可以清晰地看见他们握着手机的欣笑。
随着信息时代的迈入,书信也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这个年代里,有许多东西正在离我们远去。可书信承载着的那触动心灵的、温暖醇厚的情感,那墨水的清香,在我的心里,永远不会淡去。
版面链接:http://smrb.smnet.com.cn/shtml/smrb/20151215/10117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