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视频 热点 公告 党员 专题 价比 交通 城建 工业农业 招商 苏区 客家 旅游 宣传 特产 美食 宾馆 县志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宣传工作
【网上“半月堂”】2016·第十八期
来源:清流县委宣传部     编辑:邱东莲   2016-09-30 11:15:00      字体:

  本期题要:

  【党建理论】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时代特征

  【学习路上】探究习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的提出与理论基础

  一、【党报要论】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时代特征

林国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集中展现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的决议及其他一些重要文件之中,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色。

  着眼于解决阶段性问题的新思路新设计

  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整体转型升级的关键历史时期。这一转型升级时期具有一系列鲜明的阶段性特征,主要表现为:民众诉求表达多样而强烈;改革攻坚任务更加艰巨;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迫在眉睫等。如何真正破解“诉求多样、矛盾多发、攻坚克难”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的难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解决上述问题。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实质,就是既要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制度模式,又要处理好党、国家、社会和公民之间的关系,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努力把十三五规划描绘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

  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着眼于现阶段的新矛盾新问题而设计改革与发展路径,这正是其鲜明时代特征的表征。

  立足于民族复兴的新理想新目标

  “中国梦”是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人民的梦,也是时代的梦。任何时代的人民都有自己的梦想,但这种梦想不是超越历史发展阶段而作无谓的幻想和空想,它有自己的特定内涵和现实基础,它是以特定时代为立足点,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未来所作的理性规划和目标设定。

  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所包含的中国梦有着特定内涵: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基础是: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大大提升,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向上、文明开放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民过上了更加幸福的生活。只有身处今天这个历史节点,我们才能充满自信地追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承接起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接力棒”,不负历史重托和人民的期望,在三年多的治国理政实践中,高屋建瓴、统筹谋划、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明确提出“五大发展理念”,有力开辟了通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现代化的新途径。站在今天的历史高度,我们有充分的信心来描绘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可以自信地吹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

  聚焦于总体性、全面性要求的新视野新战略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最显著特征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对全面性、总体性的自觉追求。中国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涉及各种利益关系的深度调整,其复杂性、敏感性和艰巨性可谓前所未有。因此,必须告别先前那种修修补补的碎片化的改革思维,要从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总体性、全面性战略高度来布局谋篇,确保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就是基于对改革的全面性总体性要求而提出的新视野新战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当人类进入21世纪的时候,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这还只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年之后,党的十八大对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表述,从“全面建设”变成了“全面建成”,表明我们要把全面性要求贯穿于改革和发展的全过程,并要求见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全面深化改革”是首要的战略举措。2013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改革进行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做出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要求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并做出总体部署,表明我国的改革发展到了一个以全面性为重要特征的新阶段。

  “全面依法治国”是又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立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做出全面部署,标志着我国法治建设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全面从严治党”也是“四个全面”中的重大战略举措之一。全面从严治党把管党治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从内容到对象,从标到本,增强了从严治党的系统性和常态化。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显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正在走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可以把这个阶段称为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也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全面发展的时代的到来。

  致力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理论新方法

  任何科学理论和制度,必须不断推进其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加以运用,才能够在中国取得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统揽国内国际大局,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总题目下,以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的新理念,指导当代中国社会改革发展与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实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发展要求的统一,在不断分析新情况、研究新问题的过程中,以一系列新思维、新思路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方法。面对异常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运用于分析当代中国发展实际,以战略思维、整体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发展思维、底线思维、创新思维等科学方法,提出了坚持人民主体、统筹协调、生态平衡、成果共享、和谐世界等在内的一系列发展要求,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当代体现,而且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扩大分析新情况的战略视野,丰富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路径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

  二、【学习路上】

探究习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的提出与理论基础

洪名勇

  自从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这一概念以来,他在多次调研中就精准扶贫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对精准扶贫进行了全面深刻阐述,形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习总书记的精准扶贫思想,不仅丰富和完善了贫困理论,而且对于推进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实施意义深远。

  精准扶贫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未来5年经济社会建设的主要目标,既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不能有大量的贫困人口。我们国家的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瞻目的成就,但目前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过去,贫困人口在空间上相对集中,进行扶贫时可以通过确定重点贫困县,将有关资源向这些贫困县集中,通过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让更多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但随着扶贫工作的开展,贫困地区也有富裕的农户,而发达地区也有贫困农户。此时,以县和乡镇为瞄准机制进行的扶贫已经不能满足2020 年全国消除贫困的要求。只有精准识别出贫困农户,精准帮扶之后,才能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扶贫思想的新论断

  对中国的贫困及扶贫问题,习总书记始终进行着长期的关注,并提出了解决贫困的一系列措施,形成了自己的扶贫思想。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习近平同志在闽东调查就对贫困问题进行了关注,认为与发达以地区相比,贫困地区好比一只“弱鸟”,并提出了“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等贫困思想。

  改革开放之前,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来看,由于长期的平均主义及大锅饭体制影响,区域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异。但改革开放之后,充许部分地区、部分人先发展起来的政策,促进区域的非均衡增长,区域发展均衡走向非均衡,一些地区发展得快一些,而另一些地区发展得慢一些,区域差异开始凸显。如果说富裕地区羽翼已经丰满,而贫困地区无疑就是一只“弱鸟”。可以说,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习近平同志关于贫困地区是“弱鸟”的判断不仅非常形象,而且非常准确。如何扶贫?如何解决贫困问题?关键在于加快发展,只有发展才能让贫困地摆脱贫困,这就是习总书记所说的“先飞”。问题在于“弱鸟”能不能“先飞”,在总书记看来,“弱鸟”“先飞”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实现的”,这就是他关于扶贫的“先飞”理论。

  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实施,有力地推进了贫困地区的发展,解决了2亿多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进入新世纪之后,国家根据扶贫困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又实施新的扶贫战略,并先后印发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以大空间区域为瞄准进行的“大水漫灌”式扶贫存在诸如扶贫瞄准对象偏离、贫困地区内部贫富差距扩大、返贫率高、政策效果持续性差等问题。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深入农村进行大量调研工作,根据调研中发现的典型经验,针对“大水漫灌”扶贫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适时、科学地提出精准扶贫这一重大战略。

  精准扶贫思想的提出和理论基础

  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扶贫思想,追溯他的扶贫思想轨迹,在2013年11月,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2014年10月在首个“扶贫日”之际作出重要批示时,第一次提出了扶贫应“注重精准发力”。在已经公开的资料中,这是习总书记论述扶贫时第一次用到“精准”两字,也是总书记第一次公开谈精准扶贫。在这之后,总书记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调查研究,并不断丰富和完善其精准扶贫思想的内涵,持续扩展其外延。

  习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背景下形成的。一方面,共同富裕是精准扶贫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偏离了共同富裕原则的导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就不复存在。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并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另一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是精准扶贫思想产生的现实需求。实现共同富裕,重点在农村、困难也在农村。对此,习总书记曾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书记告诫大家,我们要“深刻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笔者认为,只有理解了这句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实现,贫困地区的农民与城镇富裕居民共同富裕的目标才能实现,将农村扶贫工作扎实推进,让广大贫困农户走出富裕之路,百年奋斗目标才能实现。

收藏】【打印】【关闭
公 示 公 告 更多>>
清流县车改封停政府公务车辆拍卖公告
清流县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意见
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安排公告
“喜迎十九大•创新创业在清流”摄影赛通知
“喜迎十九大•幸福新清流”作品征稿启事
视 频 新 闻 更多>>
【新闻】2017年05月08日
【新闻】2017年05月05日
【新闻】2017年05月03日
【新闻】2017年04月28日
【新闻】2017年04月26日
台湾农民创业园
主管单位:中共清流县委宣传部 地址:清流龙津镇龙城街22幢

闽ICP备10031772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111007号

电话:0598-5329559 业务合作QQ:1476150670 投稿信箱:admin@fjqlw.com